-
开对“药方子”才能拔掉“穷根子” 让“党员精准示范项目”在塔玛村落地生根
来源: 发布时间:2016-05-31
-
内容提要: 开对“药方子”才能拔掉“穷根子”让“党员精准示范项目”在塔玛村落地生根红星镇塔玛村位于若尔盖县北部边缘,距县城83公里,距红星镇人民政府8公里,海拔3450米。东与降扎乡格吉...
开对“药方子”才能拔掉“穷根子”
让“党员精准示范项目”在塔玛村落地生根
红星镇塔玛村位于若尔盖县北部边缘,距县城83公里,距红星镇人民政府8公里,海拔3450米。东与降扎乡格吉村相邻,南与红星镇塔哇村相邻,西与红星镇冻卡村相邻,北与碌曲县包戈村相邻。辖3个自然寨(上、中、下)4个村民小组(龙杨组、扎干组、夺布旦组、郎卡哇组)共计157户,772人,其中劳动力522人,共有贫困户30户146人(其中低保户12户48人)、党员15名(其中贫困党员2人)。
全村草场面积8.7万亩,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6.7万亩,2015年塔玛村牲畜存栏合计13331(头、只、匹),其中牛1221头, 羊11979只、马131匹。塔玛村收入来源主要由以下组成:畜牧总收入261.7万元,人均3390元,占总收入的74.8%。各类补助总收入64万元,人均829元,占到总收入的18.4%。外出务工总收入10万元,人均130元,占到总收入的2.8%。第三产业总收入14万元,人均181元,占到总收入的4%。
该村处川甘交界,属纯牧区村寨,贫困程度深,交通条件远离主干道,生产生活低制约脱贫致富,要实现全面脱贫奔康目标任务艰巨而繁重。扶贫开发工作在这里要想“开花结果”,就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,对症下药,积极寻求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”,如此才能彻底拔掉“穷根子”。
哪些人属于贫困人口?贫困到了什么程度?产生贫困的原因何在?摸准扶贫信息是开好扶贫“药方”,做好扶贫工作的前提。按照省、州、县组织部门的要求,匹配党员精准示范项目资金,好准“贫脉”,聚焦贫困党员率先脱贫,充分发挥党员在扶贫开发中的示范带动作用。
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初拟定党员精准示范项目可行性调研报告、发展规划、实施方案等,初设项目养殖藏系绵羊,由贫困党员经营管理,并广泛征求贫困群众的意见建议,公示公告,公示期满报镇党委审定后报县委组织部审批,强化“党员精准示范项目引领”的产业发展模式,按照塔玛村养殖藏系绵羊党员示范户与签定村两委签订养殖协议,党员精准示范项目由会议确定贫困党员代养藏系绵羊,养殖3年成功后,代养藏系绵羊产生的利润,按照60%归党员示范户所有,40%归村集体所有,按照“党员带动贫困党员致富,带动贫困党员脱贫”发展思路分配给其余贫困户发展养殖业,为全村30贫困户146人起到“药引子”作用,既发展了养殖产业又带动了贫困户脱贫奔康。
开对“药方子”才能拔掉“穷根子”——让“党员精准示范项目”落地生根,树好“川甘”门户形象,大胆创新思路,走特色精品养殖模式,托起全村贫困户早日脱贫的希望,通过州县帮村部门共同努力,打好攻坚战,啃下硬骨头,精准发力,持之以恒,不断开创精准扶贫工作新局面。
第十六期
州国土资源局驻村“第一书记”沈永红 2016年5月28日
红星镇塔玛村藏系绵羊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获批复
在驻村第一书记、村干部、驻村大学生、镇包村领导、镇包村干部、镇项目管理负责人共同努力下,及时报送相关项目资料,积极对接县两资办,近日,红星镇人民政府《关于呈报红星镇塔玛村藏系绵羊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请示》(若红府〔2016〕26号)文件获县两资办批复。
红星镇政府、村两委将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及时组织实施,严格按照方案建设藏系绵羊基地项目,充分调动30贫困户146人积极性,聚力基地建设,该建设项目投入资金30万元,拟藏系绵羊基地1个,按市场价1500元/只计算,可购买200只藏系绵羊,按每年产幼崽最低估算170只,三年后,藏系种羊规模可达710只,在养殖管理上采用“农户+技术+基地”管理模式,即:“农户负责代养、农技员提供技术服务、上寨、中寨、下寨均为基地”。农户在收益分配上运用“4+6”经营管理模式,即40%收益为村集体发展基金,60%为收益为贫困户所得,这样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,又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,通过壮大合作经营管理形式,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养殖方式,瞄准“精准扶贫、精准脱贫”这个靶心,精准发力,使贫困户感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,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
审核: | 责编: |